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发生?
多家跨国零部件巨头大裁员
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宣布,其软件和电子部门将在2026年底前裁员至多1200人,原因是高通胀以及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上升,正在增加“必要的支出”,并在减缓行业向“电动汽车的过渡”。
博世宣布这一之际,另一家零部件巨头采埃孚的管理层与员工代表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该公司表示,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会裁减1.2万个工作岗位,此举招致公司约3000名员工在公司总部所在街头进行抗议。
差不多时间,法雷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150人。而在去年底,大陆集团宣布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500人,其中包括德国的1000多人,作为集团从2025年起每年节省4亿欧元成本计划的一部分。此外,大陆集团还将汽车部门的业务领域从6个减少到5个,并且缩减汽车研发中心的数量,削减研发费用。
汽车机电一体化供应商博泽(Brose)表示,其目标是将人力成本削减10%。
盖世点评:由于经济疲软、通胀高涨和向电气化的转型,新一轮裁员浪潮再一次袭来。
华为和岚图合作,或采用HI模式合作
1月22日,获悉,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岚图品牌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打造卓越的智能出行体验,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并促进汽车工业的优质发展。
岚图汽车官微
此次合作将深化智能化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对于此次合作,有岚图汽车相关负责人向相关媒体表示:“双方的具体合作车型及合作模式,还在进一步推进中,目前还没有可以透露的信息。”
盖世点评:二汽达成合作了,一汽是否也不远了?
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投产:首车宋 PLUS DM-i 下线
1月25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到深圳比亚迪总部考察,并与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连线举行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生产启动仪式,共同见证了首车——宋PLUS DM-i投产下线。
2023年9月,比亚迪签署《在乌兹别克斯坦生产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及其零部件投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比亚迪将与乌兹别克斯坦国有控股汽车集团 Uzavtosanoat JSC 设立合资企业“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生产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
该投资项目一、二期计划产量均为5万辆,三期建成后,产量将达到30万辆。与此同时,比亚迪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还讨论了关于零部件本地化项目,以及组织汽车向第三国市场出口等事宜。
如今随着首车——宋PLUS DM-i投产下线,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厂也将正式进入产能爬坡与交付阶段。
盖世点评:比亚迪的2024年,以“BYD EXPLORER NO.1”离港和乌兹别克斯坦工厂投产为开端,无疑,全方位布局海外市场将成为比亚迪在实现年销300万辆的基础上,进一步迈向400万辆乃至500万辆的关键之举。
王凤英主导推动小鹏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近日有称,王凤英主导推动了小鹏汽车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此次调整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小鹏汽车第一次曝出组织架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