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上车,似乎没有必要了。不久前,关于宁德时代的一则,再次搅动市场风云。称:
“宁德时代正在向车企推广173Ah的VDA规格磷酸铁锂电芯,标配2.2C倍率快充,价格不超过0.4元/Wh,目标是10~20万元的纯电市场。”
面对需求疲软的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终于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对于陷入焦灼价格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这或许是个大好。但对于“立志上车”的钠电池而言,却显得尤为刺耳。
钠电池上车的商业逻辑很简单,就是比锂电池上车更便宜、更稳定,哪怕与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也具备优势。
“我国不能从燃油车时代被石油卡脖子,转变为电动车时代被金属钴和镍卡脖子。”
王传福曾经公开言及锂电池的短板,并呼吁发展磷酸铁锂电池,避免被稀有金属卡住脖子。但问题是,恐怕王传福自己也没有想到,碳酸锂原材料的价格竟然会涨到60万/吨之多。
时至2024,疯狂的“白色石头”,终于回归理性,其中当然少不了各方的共同努力,买矿的买矿,自研的自研,找二供的找二供……
那么问题来了:
当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狂跌,磷酸铁锂电池进入0.4元/Wh的时代,那个号称“取代锂电池”的钠电池,又该如何自处?
钠电池上车,乏陈可数
钠电池被车圈广为熟知,应该是在2021年。彼时,宁德时代借着“钠电池发布”,一跃突破万亿市值的大关。于是乎,有样学样,各大电池厂商,也开始讲起钠电池的故事。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钠电池的主要优势在于原材料便宜,毕竟大海里的氯化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如今2年过去了,相对于锂电池而言,钠电池依旧存在硬伤——急需市场商业化产品,证明自己。
如今市场上,关于钠电池的很多。比如,2023年间,雅迪、新日、台铃等电动车品牌,都相继发布了钠电池版本的两轮电动车,迈出了钠电池商业化的举足轻重的第一步。
但在汽车领域,搭载钠电池的电车,却乏陈可数。
2023年底,江淮钇为- 花仙子钠电版正式开启批量交付。其电池容量为23.2kWh,整车续航可达到230km,百公里电耗接近10度电,电池供应商为中科海钠。
差不多时间,孚能科技与江铃新能源合作推出的首款钠离子电池纯电A00级车型,也正式下线。新车续航251公里,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