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栈自研”成为一个不明觉厉的词汇。车企将全栈自研当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似乎不能实现全栈自研,就是一家平庸的企业。
所谓“全栈(Full Stack)”也好理解,这是一位软件工程师早年提出的概念。意为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不能只会写代码,还要会开发应用程序,甚至是成为一名无所不能的多面手。
全栈自研概念崛起不难理解。近年来,车企“灵魂论”不绝于耳,重要技术受制于人,将会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因此,“技术主权”越发受到车企的重视。
不过,也有反面观点对“全栈自研”发起挑战。“规模和资金实力不够的车企在智能化上全栈自研就是死路一条”、“真正拥有全栈能力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公司绝对是少数,也是不可复制的极少数。”
从实际情况来看,全栈自研的难度不可谓不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谓不多,然而究竟产出和收益有多少,却不好估量。因此,也有企业打着“全栈自研”的旗号,背后依旧是一群紧密合作的供应商。
2024年,内卷仍将持续,电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深入,车企全栈自研的难度或许会更为显著。正如业内所言,与其全栈自研,不如全栈可控。新的一年,车企势必要在全栈自研和技术合作中找到平衡点。
2024年,车企全栈自研,究竟是坚持还是该放弃?
当“全栈自研”成为主流
“别人的屋檐再大,不如自己有把伞。”当灵魂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车企的危机感便油然而生。
近年来,自动驾驶领域的“黑盒方案”兴起,让供应链上下游五味杂陈。所谓黑盒方案,便是软硬耦合,无法解绑。以某芯片企业为例,在供应过程中把芯片和感知算法封装在一起,客户可以购买产品和方案,但是不能进行任何修改。遇到问题,也只能依赖供应商,自己却无能为力。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经就如此表述,他在一次调研过程中,想了解关于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情况,却没有人能告诉他数据和背后的原理。言外之意,作为整车企业,他们只是买了一个产品,至于产品背后的原理和数据情况,他们一无所知。
这对于整车企业而言,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在整车企业看来,黑盒方案无疑是将自己脖子送过去让别人卡住。以后一旦遇到任何问题,就只能任人摆布。
零跑汽车是全栈自研的重要代表之一。去年9月,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表示,公司坚持核心零部件的全域自研,整车产品70%的驾驶零部件自己研发。
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从2015年成立之初,便在核心零部件全域自研。涵盖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核心零部件。2023年7月,零跑汽车发布了全域自研的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宣布进入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时代,
关于全域自研,朱江明给出了诸多积极的评价。“只有自研才能多平台共享共用,减少研发的投入,增加每一款零部件生产的数量来降低成本。”朱江明表示,随着零跑销售规模逐步扩大,未来规模效益越来越会显现出来。
此外,零跑全域自研的优势也体现在价格上,“我们毛利由原来的负毛利逐渐变成正毛利,质量成本以及交付的速度也越来越好。”朱江明强调,“70%的自研率也意味着,1万元的产品,如果外购有10%毛利空间差价的话,我们就比别人多7000元的成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