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发现,预制的年夜饭“真香”
文|杨立赟 陈烛
年夜饭是中国人每年最重要的一顿饭。今年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一个问题上:年夜饭用不用预制菜?
在天猫平台搜索“年夜饭”,西贝、全聚德、广州酒家、知味观、松鹤楼、沈大成、新雅等一系列知名餐饮和食品企业的年菜礼盒名列前矛,价格通常在几百元。
这些年菜中,有的是一道硬菜单独一个礼盒,比如广州酒家的佛跳墙盆菜售价258元,全聚集烤鸭礼盒140元;也有的是一个礼盒覆盖年夜饭所有菜品,比如上海沈大成的16道年菜礼盒售价938元。广州酒家和沈大成的产品名称明确写有“预制菜”。
天猫年货节的预制菜广告一出,立即引发争议,登上热搜。友们纷纷表示拒绝被资本投喂工业制品——“大过年的,就别吃预制菜了。”一些商家和平台开始竭力避免主动宣传预制菜,默默卖货。
实际上,除非自己在家包饺子做饭,消费者在市场上根本就逃不出预制菜的包围——商场超市和电商平台销售的各种年菜礼盒,无一例外都符合预制菜的定义。即使是饭店“现场烹制的”年夜饭,也几乎不可避免要用到预制的食材。否则,一些工序复杂、耗时较长的菜品根本无法及时端上餐桌。
在四五年前还没有“预制菜”这个名字的时候,大众对这些被称为“半成品菜”的产品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抵触心理;当它们改名叫“预制菜”之后,风向却变了。过去两年,预制菜出现多次舆论风波,导致大众谈“预制”色变。
“很多餐厅明明用着预制菜,为了迎合舆论,也会打出拒绝预制菜的口号。”扣肉预制菜品牌“许大师”的总经理魏强说。
当然,消费者的担忧和疑虑不无道理。目前市场上预制菜产品良莠不齐,近200个行业标准鱼龙混杂,确实急需规范和标准。好在,《预制菜国家标准》已经送审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参与制定。
“很多人把预制菜妖魔化,预制菜穿小鞋背大锅,我个人认为这既不公平也不客观。”该研究所的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春晖对我们表示。他认为,年菜是预制菜推向市场、打破消费端和供给端隔阂的一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