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能源车从油电混动率先起步,2015年开始的插混和纯电动加速发展。2023年传统燃油车占80%,混合动占世界汽车5%,插混占4%,纯电动占11%。
在汽车产品功能日渐丰富的今天,“军备竞赛”逐渐乏力,“敌无我有”的制胜策略已然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敌有我优”。2024年1月17日,在第二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上,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具备相似功能的前提下,以“场景”为出发点打造的体系化功能应用组合将成为未来汽车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崔东树谈到,我国汽车在海外尚未形成强劲的品牌势能,高端化仍处于试水阶段。自2020年起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及军事冲突等黑天鹅事件的影响,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环境恶化,加之海外运力、技术门槛、关税壁垒等问题,形成了对我国汽车出海的挑战。
崔东树 | 乘联会秘书长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世界汽车市场总体分析
世界汽车目前处于巨大变化中,中国汽车在变局中获得了发展机会。世界汽车因中国而改变,在中国崛起之前,世界汽车只有6,000万规模,到2017年中国汽车达到2,900万规模,世界汽车也达到9,400万规模,达到了峰值。随着中国房地产爆发,楼市挤压车市现象日益明显,导致中国国内车市出现严峻的下滑情况,从2017~2020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这时又出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在两个因素的叠加之下,2020年开始,世界汽车在7,800万到8,000万的规模徘徊,2023年提升到了9,000万的规模。
整体来看,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国汽车带来了巨大机会,因为我们的汽车产业链韧性极强,可以有各种灵活手段做替代,而且中国有世界消费电子的产业优势,各种芯片基本上是为中国造的,推动了中国汽车和芯片产业的增长。我们具有的第二个机会是危机的爆发,世界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变成了以竞争对立为主题,站队选边成为国际的选择,而中国不站队不选边获得了增长机会。中国车市在过去几年里看到的危实际上都是机,尤其是2019年以来中国汽车从谷底再出现回升的态势,从2,500万上升到了2023年的3,000万,而世界其他国家从2020年开始都进入了低迷状态,比如美国从1,700万下降到1,400万,日本从520万下降到420万。
图源:崔东树
欧美日韩处于国内供给相对严重的紧缺状态,导致他们的出口供给不足,而这种情况下又给他们带来幸福感。过去几年来,疫情给国际车企带来巨额的利润,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市场。除中国之外,国际车企在疫情三年之间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从2020年开始,德国车企从3%的利润上升到10%的利润率,美国车企从负利润上升到10%的利润率,福特等企业获得了巨额的暴利,欧美车企在过去对中国市场变化视而不见,而目前的感觉是中国车企份额全面崛起,在电动化以及燃油车的出口方面我们获得巨大增长机会。
中国汽车出口高增长原因分析
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来看目前呈现绝对优势的地位,中国出口呈现高增长,在2020年之前中国出口没有增长的机会,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产品问题,还有国际影响问题,因为我们出口的大部分是具有风险的地区,所以我们的出口增长率都是出口两年就下降,2021年终于迎来了转机,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一切的因素都是供需的变化。
由于中国的市场供应比较强,国际上也相对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机会,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达到3,009万的规模。很多人认为中国汽车没有希望了,主要是过去20年里各位的观念问题,不仅国人观念受到影响,世界观念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国车企现在已经产生明显的布局变化,以国有车企为代表的体制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汽、东风、上汽三大央企已经变成了一汽和上汽比较优秀,东风降到了第七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