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市场2,000多万辆基本达峰,可是世界汽车规模在一亿辆,且电动化正在快速转型期。作为世界生产基地的中国,为何不能突破3,000万辆、4,000万辆,甚至是6,000万辆?”在由主办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上,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提出疑问。
要知道的是,尽管2023年开局艰难且众人高呼“生存不易”,中国汽车产销量却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分别实现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自2017年达到2900万辆以来,这一成绩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这一背景下,众多专家学者及研究机构乐观认为,4,000万辆的目标似乎也变得不再遥远。
“现阶段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剧烈变化之中,中国汽车有望在世界汽车变局中获得巨大增长机会。”这是崔东树对于未来中国汽车发展的预期,在他看来,借鉴华为、小米在全球市场中突破苹果和三星重重封锁,取得近60%市场份额的成功经验,我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有望从目前的30%提升至50%,甚至60%,并非不可能实现。
而中国汽车出海,将是助推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出口窗口巨大,2024年乘用车挑战500万辆规模
站在2024年初回望过去数年,除了高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外,出口势必是最为亮眼的存在。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我国汽车实现出口522万台,出口增速56%的持续强增长,这一数字超过了长期全球汽车出口第一的日本。同期,汽车出口均价1.9万美元,同比2022年的1.8万美元,均价小幅提升。
其中,2023年间我国乘用车出口443.3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66.1%,其中奇瑞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相继晒出出口成绩单。
具体来看,奇瑞集团在这一年实现出口937,148辆汽车,同比增长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高涨的出口体量占据了集团总销量的49.81%比重,较2023年的36.61%激增13.2个百分点,在此助力下,奇瑞集团2023年销量突破188万辆,同比增长52.6%,年营收更是首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实现一年增长1,000亿的“大跨越”。
而比亚迪更是在这一年迎来出口大爆发,据最新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比亚迪2023年间总出口24.3万台新车,同比增长334.2%,新能源足迹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并在多个市场取得佳绩。
正是基于2023年出口喜人成绩,众多车企官宣2024年出口目标。
“2024年,上汽海外的销量目标向135万辆的方向进军,2025年的规划是要突破150万辆的量级。”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爱民向透露。
长安汽车则在近期举办的全球伙伴大会上介绍称,2024年其将在东南亚市场导入阿维塔11、Lumin、CD701等7款以上新能源产品,完成530个以上的渠道触点建设;在欧洲市场,将相继导入阿维塔11、深蓝S7、C327等新能源产品5款以上;并加快进入澳新、南非、以色列等空白市场,预计出口量将达到50万辆以上。
在此背景下,研究院预测认为,“2024年我国乘用车出口规模预计将在500万辆左右,其中奇瑞、比亚迪、吉利以及上汽有望贡献75万辆出口增量。”
运力制约发展,买船造船、中欧专列全力保障出海
汽车出口发展趋势明确,但就眼下来看,自国内汽车出口量飙升以来,滚轮船运力严重不足,正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甜蜜的负担。
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曾在报告中指出:截至2023年11月,全球滚装船约760艘,较2019年增长仅2%,全年运力约400万辆,但仅中国乘用车一年出口量就已突破443万辆。在此背景下,从2020年8月到2023年11月底,一艘6500标准车位汽车运输船一年期的租金从1万美元/天一路飙升到了11.5万美元/天,涨幅超10倍。
于是,为紧抓这波风口,上汽集团、比亚迪及奇瑞集团纷纷组建自有船队造船“出海”。“造船的周期较长,现阶段已跟不上汽车出口的速度。当中国出口到了一定的规模,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非常重要。” 上汽安吉物流总经理金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