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物流车行业的“卷”已向后市场蔓延。随着产品、运营模式趋于同质化,越来越多的车企和经销运营商开始将差异化发展的目光聚焦于后市场,通过提升维保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和转介绍几率,用服务驱动销量增长。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车难卖成为常态。这种慢下来,也让主机厂、经销运营商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去思考如何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后市场、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等成为主机厂和经销运营商破卷关键,车企、经销运营商纷纷布局后市场。
然而,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发展速度之快,暴露了很多售后市场的弊端,讨论最多的便是维保效率难控、维保成本难控、维修标准、服务标准不统一且不透明等。2024年打算发力后市场的经销运营商,不妨先了解一下2023新能源物流车后市场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023新能源物流车后市场“症结所在”
进入新能源物流车行业的企业,都已经开始意识到要完善售后市场的布局,但是大肆建立服务站,并不代表就能提高企业售后维修效率以及改善用户售后维修体验。
“对于2023年新能源物流车后市场,我最明显的感触是,没有主机厂授权的售后服务站订单量严重不足,只能依赖保外业务艰难度日。此外,配件的精准适配度问题也很大,经常发生配件买回来,发现并不是适用的情况。”四川鑫红江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江表示。
据电车资源了解,2023年新能源物流车售后市场所面临的难题远不止这些。
在经销运营商从单一的维保服务拓展到保险、金融、二手车等全链条服务时,还会面临服务半径有限、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站收费标准不一、保险痛点等问题。
以保险痛点为例。据中国太保年中业绩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达30%,远超燃油车19%的数据,且平均赔付金额7201元,比燃油车高大约600元。
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物流车市场,2023年新能源物流车续保难,最难的莫过于冷藏车频现保险不好买/保险理赔过高情况。
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因为新能源冷藏车本身价格就比普通纯电100度电池的货车要高个四、五万元;二是冷藏车的使用场景大多是在夜晚,安全隐患比在白天大;三是新能源冷藏车本身的维护成本就比较高,新能源冷藏车一旦发生变形漏气,便必须得拿去维修;四是现在的城配行业,车好买,司机不好招,经销运营商不敢对车队进行过多约束。司机疏于自我管控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种种原因导致现在新能源商用车的维保变得愈发困难。
八匹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营销总经理杨松山告诉电车资源:“燃油车维修站只需一层授权就足够,而新能源车维修站需要主机厂和三电厂家的双向授权。拿到授权后,维修车辆的基数不高,经销运营商的维修站也很难挣钱。加上现在新能源车大多是免保或8年/40万公里超长质保,经销运营商在售后方面能捞到的利润空间更少。”
因此,单量少、服务技能有待提高、资金库存压力大、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采购精准度不高、保险问题,成2023年经销运营商在售后市场普遍面临的压力。
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会“驶”向何方?行业又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这些行业话题的答案,也事关新能源物流车后市场的症结破解。4月12-14日,2024第七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将围绕“洞见趋势·创赢未来”主题,携手产业上下游行业精英共同探寻答案。敬请关注。
单量困局待解,经销运营商如何“对症下药”?
既然单量少是2023年新能源物流车在售后方面的根本痛点,那么2024年有没有可以提升单量的办法?电车资源综合受访对象和行业专家的观点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实现零配件的共享共配。2023年新能源物流车售后维修服务站很难盈利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同品牌的零配件通用性较小,除了分品牌,不同年限不同批次的零配件均有所不同,导致服务站维修效率低,配件库存压力大。如果实现了零配件共享,那么就会提高包括在2018年、2019年购买的零配件的产品价值,帮助服务站实现配件精准采购,提高库存里的配件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