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傍身华为,海外市场寻出路。在极度内卷的汽车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
一份业绩预告让北汽蓝谷再次震惊业界,也让企业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亏损,依旧亏损。2023年,北汽蓝谷销量不足10万辆,亏损额却超过50亿元。
1月16日,北汽蓝谷抛出的2023年度预亏公告,意味着又一个亏损年。这也是北汽蓝谷自2020年以来连续第4年巨亏。累计下来,北汽蓝谷亏损额已超过220亿元。
北汽蓝谷公告截图
近年来,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营,不断进行融资以度时艰。谁能想到,北汽蓝谷旗下北汽新能源,曾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先锋,也曾连续7年蝉联中国纯电汽车销量冠军,甚至夺得过全球纯电汽车销量冠军。
如今,北汽蓝谷却背上巨亏的包袱,血流不止。那么,北汽蓝谷又何时能扭转局势?
卖一辆车就亏5万多块
1月16日,北汽蓝谷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亏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年度归母净利润为-57亿元至-5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62亿元至-57亿元。2022年,北汽蓝谷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是-54.65亿元和-58.38亿元。
如果梳理北汽蓝谷近四年的业绩表现,2020-2023年累计亏损已经超过220亿元。
从销量上来看,根据北汽蓝谷最新披露的产销快报显示,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量92172辆,同比增长83.69%;北汽蓝谷旗下极狐汽车与BEIJING品牌电车2023年累计销量分别为30016辆和62156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66%。
从产销快讯披露的情况来看,北汽蓝谷旗下各品牌的销量均处于同比增长状态,为何亏损额却没有变化?北汽蓝谷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1、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为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锐化品牌形象,提升运营效率,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核心能力上持续投入,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2、公司产品销量仍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效应暂未显现,导致产品成本阶段性偏高;随着后期新产品的陆续上市,产品结构逐渐丰富,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销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改善。
北汽新能源官网
北汽蓝谷主营业务包括纯电动乘用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目前打造极狐和BEIJING两大品牌。极狐是北汽蓝谷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旗下拥有阿尔法T、阿尔法S、阿尔法T/S(森林版)、阿尔法S(先行版)、考拉等多款车型在售,指导价13.18万元-32.98万元。
从业绩预报上来看,再结合产销情况,这也意味着,北汽蓝谷销售均价10万元左右新能源车型,每卖出一辆平均要亏五万元以上。
老牌冠军靠融资度日
如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的北汽蓝谷,当年也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不可忽视的一员。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车业务起步早,拥有非常明显的先发优势。也曾多次登顶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占据遥遥领先的位置。
2018年9月27日,北汽新能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借壳SST前锋成功上市,正式登陆A股,公司证券简称“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如期成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北汽新能源上市,意气风发的姿态犹在眼前。业界评价,北汽新能源上市,标志着企业在经历九年砥砺奋进后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不仅将进一步拓宽北汽新能源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汇聚资源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
技术研发方面,北汽新能源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全球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能力,构建了全新平台正向开发的整车体系化能力,实现覆盖六国八地的全球研发布局。彼时,北汽新能源是国内少数掌握纯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整车集成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产品方面,北汽新能源共推出了六大系列十余款产品,率先实现了“大、中、小”“高、中、低”“3、4、5(续驶里程300~500公里)”的全面覆盖。彼时,北汽新能源累计用户已超过25万,旗下产品总行驶里程突破32亿公里。
此外,北汽新能源通过与产业链伙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助推了一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成为各自领域的先进企业,构建了自己的业务生态圈,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大数据和轻量化等领域实现联盟化发展,并牵头成立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