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美国当地时间1月18日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报收于每股211.880美元,总市值为6736亿美元。
乍一看,好似风平浪静。但望向更深处,2024开年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这家美国车企的总市值已经缩水超900亿美元。
至于跌幅如此之大背后的原因,在我看来除了宏观大环境层面的波动之外,更多还是与最近特斯拉迎来的一则则“利空”有关。
首先,便是其位于中国市场以及欧洲市场的接连降价。
站在特斯拉的角度,在2023年压哨完成180万辆的产销目标后,2024年为了继续保证50%的复合增长率,势必需要想尽办法继续刺激终端销量,压力与挑战无疑明晃晃的摆在那里。
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这番操作则使得其丰厚的利润不断受到侵袭。就拿特斯拉第三季度整车毛利率为例,已经从2022年同期的27.9%降至2023年的16.3%,即将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能否出现改观,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并且由于眼下特斯拉在美正面临着工人集体加薪的局面,运营成本上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据相关称,红海危机之后,特斯拉不得不重新安排运往柏林工厂的物流路线,并将于1月29日至2月11日暂停附近工厂的大部分生产。
综上所述,这家美国车企开年全球业务层面,只能用噩耗连连形容。
无独有偶,试问你还记得曾经特斯拉总市值一跃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究竟是受什么利好的推动吗?答案俨然集中在光速复活的美国租车巨头赫兹,抛来的那10万辆Model 3订单。
可就在上周,根据赫兹提交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宣布将“甩卖”其车队中约2万辆电动车,其中大部分为Model 3,所得收益部分用于购买燃油车,以满足用户需求。诱因则集中在电动车维护成本太高,以及租赁利润低。